设为首页

:::会 员 登 陆:::  
 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网络搜索
  

:::热门文章TOP10:::  
 天主教知识问答之一
 云台山的来历
 大圣若瑟的圣像中,通常有一朵百合花是什么含义?
 天主教对联
 献县教区朝圣地――露德庄
 教会小游戏之二
 献县教区修道院简史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春节联欢晚会
 献县教区2010年堂区神父调动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来    源: 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作    者: xianxiancc
 发表日期: 2009/1/9 15:15:00
 阅读次数: 7760
 文章标题: 瞻望未来教会公文 → 善会福传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正    文:
善会福传

加强善会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仰分享,促使善会组织互相共融合作,发挥基督爱人的精神。并整合教会现有各善会,予以工作分类重整。

说明:
一、神学反省:
        在主耶稣向天父的祈祷中清楚的说到:「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若
        十七21)。善会组织的宗旨及目标,均是为能「愈显主荣」。如果每一个善会彼
        此之间能加强联系,不但可互相扶持,且更能够发挥各善会原始的神恩及使命。
        此外,要分工合作(出十八13)各尽其职(玛十四,19,宗六:七位执事)

二、环境与趋势:
1.教会内的每一个善会。都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宣扬天国的福音;由于目前各种
   信息的发达,协调合作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因此,在互相交流与沟通中,更可以截
   长补短,若情况许可,能发展全国各善会信息联络网则更佳。
2.未来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加,加入善会,可以提供教友一个假日的去处,并
   提升信仰的质量。当今社会弥漫急功近利的气氛,人际疏离感日增,若能使没有宗
   教信仰的人先认识善会,当可继而引导其慕道进入教会。

三、问题与机会:
1.不利的情况:反省目前各善会的福传工作,大致上仍停留在独力发展自己的神恩及
   使命。善会愈来愈多,需要的人力、物力也愈来愈庞大,导致人力分散。甚且老化
   情况也愈来愈不容忽视。
2.有利的因素:各善会的共融、合作,俾能更喜乐的活出基督的面貌。
3.机会:近来国内天灾(地震、空难、风灾、水灾)频频发生,由于政府急救成效不
   彰,民间服务性团体发挥适时的功能。教会也可以整合并善用善会的力量,发挥救
   助的功能。  

办法一:
具体办法:善用教友中具专业之人才,建立全国善会中心及各教区善会信息网络。
执行计划:
1.建立24小时的联络中心,在各种灾难情况中发挥服务功能:例如:921震灾急难救
   助,921心灵重建工作,921无声之声祈祷,或空难或火灾等等。可以透过全国各善
   会信息联络网,召叫具有信望爱精神的弟兄姊妹们立即出动,主动提出爱德的服
   务。
2.所有的善会一年一次联合举办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彼此分享工作心得。
3.各善会的人力互相支持。
4.各善会代表成立大会选出核心成员,拟定组织大纲。
5.各善会组织可与民间组织合作,如消费者基金会、环保团体、各慈善活动,共同服
   务社会。 

办法二:
具体办法:整合现有的教会各善会
执行计划:
1.由全国传协的领导干部着手策划,拟定可行之福传计划。
2.由全国传协会为领导统合协调,以各善会之功能特色分类、重整,避免职务重迭。
3.由全国传协提供进修、培育课程。
4.成立联合办公室,各善会经常工作,干部得经常相聚,共商良策,分工合作。
5.定期邀请各善会聚会联谊,互相共融认识、鼓励成长。
6.联合各善会组织,依其成员的专业性,配合教区各大节庆(堂庆、圣诞节、圣母升
   天、圣召节、传教节、诸圣节、耶稣君王节)参与社会服务,扩大福音宣报活动。  
7.国际性的善会可借着与海外同质善会互相邀约、拜访做经验交流。
8.基督活力各分、支会每月召开励志会,采联合进行方式,开放在户外举行,以便以
   吸引外教人,成为福传的一种方式。 


上一篇:司铎圣召年——特别颁赐之大赦
下一篇:堂区福传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共0条]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相关软件】 [共0个]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相关文章】 [共3篇]
  善会福传决议案
  善会福传
  善会福传
【相关教程】 [共0篇]
 暂 无 相 关 内 容
聊天室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网站管理 | 会员注册 | 超级搜索 | 教会日历 
Copyright© 2008-2021 献县教区
服务义工:xianxiancc 建站时间:2008-9-10
服务信箱:xianxiancc@hotmail.com Powered By:xianxiancc
冀ICP备160025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