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紧张而非轻松的
人在这种动态中受到无穷美善的吸引,体验到的是天国的动态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境界,似在撒种子的比喻中,渐渐地发展,不间断的,处于不停地进行中。在与天主的交往中,出自内心深处的体验,原因是人在接受天国之后的结果,受到天主的吸引,以实际的行动与抉择的心态,所体验到的结果,耶稣以比喻的多方面性来描述天国的来临对人的触动就是为此。宴席比喻就是其中的一例(14:16-24)。
耶稣在天国的宣讲中,从其语中实实在在看到了一种带有迫切性的色彩,他一方面是对于罪的审判,另一方面是对罪的宽恕。他对平庸的人宣告救恩已来临,告知他们受安慰的日子已来到,在宣讲天国之时,他对聆听者提出了挑战,非是出自政治上的挑战,且是一个救恩的抉择时刻,对于天国的邀请,应当机立断。此种宣讲隐微地传递出一种紧张气息,这类的宣讲形态可追溯到旧约的先知时代,先知们为了警醒而恫哧,为了允诺而安慰。“号啕罢!因为上主的日子近了,它来有如全能者实行毁灭”(依13:6);“人必将屈服,人必被抑制,目空一切的人必低首下心”(依5:15),他们不断宣讲,上主的日子就要来临,他们不断地表达着迫切性,耶稣使人觉得这日子好似立刻就要来临。
天国的来临也带给人一种崭新的感觉,这种‘新’的范畴是属于末世论的历史层面。 他引用旧约 “你们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忆进去的事。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依43:18-19)。作为他探讨的基点。依他的观点可说这种神学上的观点是率先出自旧约以色列先知的时代,当耶京及圣殿被毁之后,以民从过去的出埃及和攻占福地的经历中所认识的那位历史的天主变成了一位“隐藏的天主成了转而不顾以色列人,遥不及的天主”。 先知们将圣城的灾难看成是天主施予百姓的审判,并且也预告了天主的新作为,及将它传扬开来,将历史的天主看成是创造新的未来的天主。因此,蒙救赎的基础是从过去的经历转移到将来的匪徒。从惨痛的经历中衍生出了新的希望。欧瑟亚的“新的土地”的预许(欧2),依撒意亚的“新的达味”的预许(依7),耶肋米亚“新的约”的建立(耶31),第二依撒意亚“新的出埃及”的应许(依43),厄则克耳“新圣殿”的神视(厄40),这些预言使得新旧间的裂痕加深了,过去的回忆被未来的盼望取代了。
莫尔特曼(Moltmann,J)因此总结出两种特性:
1、在对旧的审判中预示出“新”来。新不仅是“旧”的重塑,而是崭新的创造。
2、天主应许要创造新的将来,而对此将来所作的第一个率先行动可以追溯到对历史的应合。
因此“新的土地”等图像被描绘成失去之物的重现及过去之事的更新,总比旧事丰盛。旧的已过去。这个“新”的范畴由下降的基督开始,并以他的死亡,复活印证了天主末世创造的新作为。而在他内的就是新的受造,“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后5:17),随之而来的是新命令,新子民,新服从,结果是一切都是新的。这些乃是带来末世性将来的奥妙者的化身。
6.2 是至高者的仁慈赏赐
天国是天主伟大的恩赐,并非出于人的善行功绩的结果,这也是耶稣宣讲的比喻之寓意所在,路加福音中无用的仆人比喻里这样说到“你们中间谁有仆人耕田或放羊,从田地里回来,即给他说:你快过来坐下吃饭罢!而不给他说:预备我吃饭,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毕,以后你才吃喝?仆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岂要向他道谢?你们也是这样,既做完吩咐你们的一切,仍然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我们不过做了我们应做的事”(路17:7-10),在这个比喻里,当时的犹太的法律精神可见一斑。在他们看来,人与天主雅威间有一条律法,以此定订赏报人的标准,遵纪守法者可得到雅威的恩赐,然而那些违法乱纪者则会受到雅威的降罚。耶稣讲这个比喻其用意就在于打破这阻隔天人交往的障碍。人从而与天主父直接来往,进行位格间的来往,既然为位格与位格上的来往,何必要斤斤计较,不用提赏报,甚至连感谢都不用提。这个比喻告诉读者,天国里是没有严格的酬报分配制度,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宠赏赐。律法只是他的旨意的某种表达方式。不是绝对的最高标准。耶稣基督的这种思维为那时代的人是具有革新的意义,他不但用“无用仆人”的比喻来说明天主的无限恩宠及相互间的位际关系。荡子的比喻(路15:11-32),把这种新思维观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比喻中,那位荡子的哥哥使比喻又出现了一个高峰,他向父亲说到“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路15:29-30)。里面的大儿子的抱怨,明显是当时热诚守法的犹太人的写照。他们因为守法期待得到将来及现在的赏报。到了30节反映出大儿子是非常不愿看到这个对律法不尊重的弟弟。老父亲为了打破大儿子这种期待得奖赏的守法观念,把他引到位际交往的层次上来教导他“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路15:31-32),这里福音所传递的信息无一不是指向天主的赏赐,扭转当时的旧观念,把人重新置于一个新的跳跃中,新的受造中,新的创造。天国带来的是救赎和圆满终结,大儿子庸庸碌碌的生命与小儿子的生命中充满盼望是不可相比的。“崭新的创造是来自于忠于其受造物的来临的天主,并非像马吉安据说的,是个陌生的天主”。
7.天国之思想在新约中的彰显
对于这最后的,动态的的将来,圣经是以有不同的片段来进行的描述,虽然描述不同,但是所表达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在耶稣生前宣讲中重心在于天国,宗徒作为耶稣的见证人,,对耶稣的宣讲也继承了下来,无论在其宣讲与书信中,天国的思想都是可以寻得见的,整个新约著作不厌其烦地去报导它。
7.1 在若望著作中
若望以“永生”来表达天国的真理本质。驳斥了犹太人的自高自大的思想,耶稣在与尼苛德默的谈话中启示了天国的奥义,欲入天国必须重生的道理,重生就是由上而生,由天主而生,由水和圣神而生。在这里指的是借圣洗圣事,与天主圣神的圣化而获得的永生生命,才能属于默西亚所立的神国,而仅凭肉性的生育及血缘关系是不会与神国产生任何关系。 “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天主的国:由肉生的属于肉,由神生的属于神”(若3:1-6) 。耶稣知道尼苛德默不可能对他所讲的神秘事理完全领会,遂以自然界的神奇妙理来作比较,说明圣神的奇妙化工。紧接着耶稣这一启示与救恩的源泉是“人子”,作为受造物必须对十字架进行仰瞻,才能从中得到永生的救恩,“没有人上过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他内得永生”(若3:7-15)。(神国也因此而来临,要等到将来才能完全圆满),在保禄书信中是以救恩来表达这种思想,基督徒已被拯救,在将来会得到完全的救赎。这种末世思想在若望看来,现在已可经历,在末日复活时会达到颠峰,他对犹太人对要来之世代的期望及其随之而来的福祉进行了采纳(若3:36,4:14,5:29)。“永生”是默西亚时代来临时的特殊赏赐。拉匝禄的复活(若11)是一个活生生的比喻,展示依靠基督者可获得未来的圆满生命,“这些所记录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他的名获得生命”(若20:31)。马尔大在他的兄弟还未复活前她就坚信拉匝禄会在末日复活(若11:24),而耶稣回答是,他就是复活、生命,信从他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若11:25-26)。但是,若望的中心讯息在于未来的生命,今生就能经历。 未来的生命在基督内已获得。他用来阐明其使命时所作的隐喻,强调今天的新生命;活水要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若4:14)。世界之光导引信众进入生命的光(8:12),他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
耶稣也清楚指出,父乃是永生的源头,新生命是从他而发,“永生”是他的恩赐,凡是借耶稣顺从父的人,在末日也要复活,得到了基督的复活“初熟果子”的保证,这是天主的旨意。他也将国度里的生命与认识真神连在一起,丰富了“永生”的内容(若17:3),将他与父之间的亲密关系作为它的内涵,并借子的启示而显示出来。在这样的启示中,把末世的新生命输入到现世。
概观若望的“永生”观念,是指末世的国度里的生命,这国度包括了将来及现在故而“永生”也包括了来世的生命及今生的福乐。
7.2 在宗徒大事录中
天国是玛窦和马尔谷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路加的著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路加福音中采用了32次,宗徒大事录采用了6次,路加清楚表明“天国是未来的事”,是基于耶稣基督的宣讲,新约的宗徒皆是以耶稣的宣讲为依据来对此加以讨论天国的事,即末世的事,由默西亚降生起末世的时代已开始,如伯多禄于在五旬节那天所宣讲的,“所以,以色列全家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默西来了”(宗2:36),在这种意义下,征兆会令人在注视未来前景时定会晓得天国即将来临,“同样,几时你们看见这些事发生了,也应知道:天主的国近了”(路21:31),玛窦和马尔谷也都有记载的。当时大多数都以为救主不久即将来临,路加虽然亦热切盼望主的来临能快快实现。但是他反复强调,主的来临是一件必要实现的事实,这事何时实现,人不知道,应该时刻准备主的来临,因为主耶稣基督有如窃贼一般,在不料想的时辰就到来了(路12:39,得前5:2)。
路加福音中耶稣两次提及天国,论到他想与门徒们同吃逾越节宴席时,耶稣说:非等到他在天主的国里成全了,我决不再吃(路22:16节)。(逾越节是一个被拯救的节日,它回顾了天主的伟大行动,使受苦的子民脱离了埃及的奴役。这事也预示了当万物终结时,天国就来临了,将会有更大的拯救),这种对最后获救的热切期待,耶稣再次强调“非等到天主的国来临了,决不再喝这葡萄汁”(路22:18)。
当耶稣复活后,他继续宣讲“天主国的事”(宗1:3),此后,宗徒秉承耶稣的教诲,各处宣讲天国和耶稣基督,斐理伯在撒玛黎雅传报天主的国和耶稣基督的名(宗8:12),有很多人信了,并加入教会。在厄弗所一连三个月,保禄大胆的宣讲,辩论天主国的事,劝化别人(宗19:8)。直到末了,仍就是他的主要宣讲道理,当犹太人来到他在罗马的住所时,他向他们宣讲天主的国(宗28:23)。在宗徒大事录末节,告诉我们,保禄在罗马放胆宣讲天主的国,并为其作证,劝导许多人,并无人禁止(宗28:23-31)。他不遗余力为天主作证,直至为天主国交付自己的性命,彻底地描述了天国在人间已实现的事实。
从以上看出,作者很深刻地道出了耶稣所宣讲的天国之事及耶稣时常且富有意义地教导天国的来临道理,这种宣讲在初期教会中继续不辍。当时期届满时基督要在凯旋中再次来临,以最丰富的形式把天国带到人间,并把它完整交给天主父,做万有的主宰。
柯鲁斯 著,杨曼如 译,《约翰福音》,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91页。
陈惠荣 主编,高陈宝婵 等译,《证主圣经百科全书Ⅱ》,香港:福音证主协会出版,1995年,第1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