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6年之前的这片土地
开教历史
献县教区旧名“直隶东南代牧区”(Vicariat Apostolique du Tcheli-sud-Est),成立于咸丰六年元月三十日(1856年5月30日),民国十三年(1924)易名为献县代牧区(Vicariat Apostolique de Sienhsien) ,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月十日成立圣统制易名献县教区(Diocese de Sienhsien),隶属河北教省。1981年10月22日河北省天主教代表会议决定献县教区改称“沧州教区”,但是内部仍惯称“献县教区”,因为自教区成立之初,其主要机构便设在献县,至今已经一百六十二年。献县一区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属中国的京畿重镇,几座古城坐落在两京之间的要道上,外国传教士只要来内地,诣京都必然经过这一地区,也一定会将福音的种子播下。天主教传行中国始于何时,至今仍然是专家学者考察研究的课题,同样献县这片土地何时接受信仰,也就成了他们研究的具体对象了。
《资治通鉴》记载:唐代景教“而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河北道”乃十道之一,辖现今的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及京津两市,当时献县小城也初具规模。因此,这里必然成为波斯教士途经逗留传教之地了。唐会昌年845年8月唐武宗出谕消灭外来宗教,“勒大秦穆护袄三千余人还俗”内地的教会全部被灭,但在边远地区或者少数民族中仍然存在并发展着。尤其是北方的蒙古,由于与欧洲的宗教国家有特别的关系,传教士们便随着蒙古人的势力再次进驻中原继续传教,蒙古人称之为“也里可温”,意为“有福之人”。
1275年马可波罗来华,在其 《游记》中记载:河间府城内有一座景教大教堂,元皇庆二年(1313年)孟高维诺(Joannes de monte Corvino)任汗八里总主教时,河间城内曾建一座天主教堂,其影响必定波及献县部分地区。真福和德理神父也曾经经过本区前往北京。
明代末期天主教再次传入中国的奠基人利玛窦(Matteo Ricci)神父两次(1598年与1600年)北上,沿途传教,途径吴桥、东光、泊头等地。定居北京后,利氏曾到河间黄村、交河高川,留下了献县教区最早的教友团体。
吴桥李天经先生(1579—1659)以进士仕京师,由徐光启劝导而进教,圣名伯多禄。
1610年龙华民神父(Nicola Longbardi S.J.)继任耶稣会会长后,曾到任丘、河间、献县、阜城、景县及山东一带传教。由于这些外籍教士的辛勤耕耘,很多地区建立了祈祷所与教堂,教友们也开始传教,有的自京城皈依后回家传教,有的到亲戚朋友处去传教。其中有献县的教友到泊镇去传教,于是泊镇在明朝末年,也有了教友。
1616年庞迪我(Didacus de Pantija S.J.)神父与费奇规(Gaspard Terreira)神父来河间开教。
1644年,北京三河县刘神父来任丘石家营、段家坞、后长洋一带传教,并为石家营、段家坞建立教堂。
1646年法籍安神父在任丘陵城、张庄、东、西八坊及高召村建立教堂。
1651年献县齐古庄与南皇亲庄建立教堂。
1664年全国教务情形统计表上称,直隶河间有一座教堂,教徒为2000人。
1665年卫匡国(Martini)神父出版地图,指出直隶省(河北省旧称)有两大教友中心,一为北京,一为献县的南郭家庄,这都是耶稣会神父服务的地区。
北京教区时期
1690年4月10日罗马教廷设立国阿(卧亚)总主教管辖下的北京教区,其中包括直隶省,首任主教为意大利人方济哥会士伊大任(Bernardinus della Chiesa)伊氏常驻山东临清,不时地派神父来传教。
顺治年间,有比国教士步立约(Ludovicus Buglio)与瓦拉(Joannes Valat)两位神父来献县开教,他们的外国名字为当地人所称颂,中国名字利类斯与汪儒望却少有人知。
1721年12月20日伊大任主教逝世。四年后,意大利方济哥会士F.Purification被任命为北京教区主教,但他始终未能进入北京。
康熙末年,天主教被禁。雍正、乾隆朝教难更剧。1734年任丘一带发生教案。
1740年耶稣会士索智能(Souza S.J.)被委任为北京教区主教,次年上任。
1746年南宫教友蒋相臣伴同李世辅神父路过江西鄱阳湖被捕,判为永远牢固拘禁。
1805年有威县教友尹思敬,景县教友费二等代认汉字先生被究出处罚。但总得看来这一地区的教会仍是发展的。1733年教会还在献县签定购置地产契约。
1743年前(乾隆八年)河间、献县共有分布在县城和境内四十二村庄的教友三千余名,连同威县一带教友二千名左右,由中国神父范类思管理。
1746年,方济各会与耶稣会议定将献县与交河两县托给耶稣会管理,傅作霖神父便利用其国籍司铎身份的便利条件来直隶传教。当时河间、献县共有3000余名教友,这都是傅作霖(da Racha)神父所统计的,这些教友分布在县城及42个村庄,分属15个堂口。
1773年耶稣会被迫解散,谴使会接替了他们的工作,本区便成了谴使会的传教区。
1778年7月20日安德义神父被任命为北京教区主教,翌年4月2日祝圣,但1781年下旬中风去世。这时国籍司铎凭借自己的优势投入到传教工作当中,樊守义神父在直隶及辽东各地传教,后来谷文耀神父也来到直隶传教,一批在国外学习的神父也学业期满回国传教,1750年宣化刘汉良神父自法回国传教,1760年河北蓝方济神父也回国传教,1781年景县东朱河的范天成在意大利晋铎,还有深县穆村的一位魏姓司铎,与之同入修道院(意大利那不勒斯),他们回国后从事了传教工作。
1782年7月12日教宗简派奥斯定会士汤士选(Touvea)为北京主教。
1800年河间羊店的杨嘉禄神父在任丘留村、大姜村、南小征、三杰、尹村、林庄等地建堂传教,九年后,杨神父又到献县大郭庄传教,逝于任所,葬于教堂之下。1806年直隶广平府威县的金世达也于北京晋铎。外国传教士也利用各种机会前来传教看顾教友。
1784年(乾隆四九年)以前,梅神父绘图自山东登州至直隶广平府,又自曲阜至直隶景州俱系传教地方。
1805年以前大城的大孟桥、才间由北京保定传教士传播而接受信仰,又将福音传给亲戚前桃园赵家。
1805年索神父在澳门被祝圣为低巴沙名义主教,继任汤士选主教为北京教区主教,但始终未到北京。1808年委任李拱辰为副主教属理北京教区。
1830年(道光十年)肃宁县有了属于教会的租产。
1839年3月教宗委任赵若望为署理。
1840年(道光二十年)尚村有了教堂
1847年孟振声主教接任北京教区。
1850年(道光三十年)自河间到大名一带(即直隶东南)已有教徒9476人,堂口132个,望教者62人。
北京教区曾经在此设立广平与河间两个总铎区,据咸丰6年(1856年)统计教友已有9505人。其中河间总铎区由林安当神父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