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祈祷,不自觉地就会想到那几个烂熟于心的要理问答: 祈祷是什么? 凡心里思慕天主,钦崇天主,或求恩,或谢恩,都是祈祷。 祈祷有几样? 一是念经,一是默想。 怎样祈祷才有功效? 必须因耶稣的圣名,赖耶稣的功劳,坚信、切望、恒信、谦逊,祈祷才有功效。 ...... 身在一个祖祖辈辈信奉天主教的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经常祈祷。回忆起来,从小到大,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业上,只要向耶稣祈求了的恩典,大部分他都一一赏赐了,有的不完全是自己想要的,但结局都是近乎完美的。于是对圣经上的那句话“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深信不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天主的宠儿,本本分分地做一个基督徒一定会得到天主的百般照顾。直到前些日子自己遇到的一件事,终于让我对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祈祷方式产生了质疑。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一个考试,自己每天都会为此向天主恳切地祈求,而且悄悄地告诉了一些亲朋好友为自己祈祷,本以为这样就会很容易地通过,没想到最后败得很惨,其实这种考试对于曾经上学的自己来说并不是难事,可能毕业这么多年了,学习能力下降了,自然就缺乏自信了,所以总是不断地祈祷,也曾心想,即使天主不愿意赏赐,他也会因为听烦了我的祷告而给我这个恩赐吧,现在想想,这种心理是很不正确的。 因为这一次的失利,自己心理上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想不明白为什么天主没有应允自己。自己付出了努力,也用心地祈求了,按道理说通过这次考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自己竟这样灰溜溜地败下阵来,对于一向要强的自己来说,对于曾经被某些人称为“考神”的自己来说,真的是难以接受,总是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自己也因为这个事情一直郁郁寡欢。后来,一位神父朋友说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祈祷不是让我们利用天主的能力。”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祈祷心理和祈祷方式。 的确,自己总是在需要耶稣帮助的时候才会想起祈祷,所以在“祈祷”那么宽泛的定义上,竟只停留在了“求恩”这个层次上,而当得到恩赐之后,很少会想起感恩,而是不断地涌出新的祈祷意向,自己就是这样一味地向天主索取,怎能不让天主伤心?想想曾经耶稣面临即将被出卖被钉死的时候,独自一人去山园祈祷说“父啊,如果你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吧!”这才是对天主完全的信赖,而我的祈祷缺乏了这份信赖,总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祈祷,而忽视了天主的意愿。 细细想来,天主“不允许”一些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他不是不垂听,而是会按照每个人的需要给与其最合适的安排;因为他是慈祥的父亲,他愿意把他认为最好的给他的儿女,而不是完全照我们所求的。就如我曾经祈祷天主恩赐我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而最后却是上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但是在这个大学里有很多的教友,我们每天一起晚祷,主日一起去参与弥撒和教会的活动,这一切不但没有让我在信仰之路上停滞不前,而且还让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嫁进了一家热心的教友家庭......天主没有按照我所祈求的恩赐我,反而让我得到了比我所求更丰盛的恩典,这就是天主给我的最好的安排。 祈祷不是让我们利用天主的能力,而是让我们完全地信靠天主,无论我们当下的祈祷有没有得到天主的应允,相信只要我们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爱他、依靠他、顺从他,他必按照我们的所需,赐予我们更加美好的恩典。因为“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 |